•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最新论文
    • 媒体扫描
  • 学术出版物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部门单元
  • 专题报道
  • 网站地图
  • 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任领导
      更多 +
      • 贺泓
      • 陈少华
      • 方荣良
      • 郑煜铭
      • 林卫东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所长致辞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支撑。
        “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新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任务,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与担当,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 ...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05-30
      国际会议
      更多 +
      • The James Hutton Institute Stephen Chapm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做学术报告

        09-11
      合作项目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生态与水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11-01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更多 +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领导到访城市环境研究所03-31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徐成主任一行访问城市环境所02-26
      • 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02-2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质资源低碳转化技术与实际应用”培训班12-17
      • 东盟国家生物质高值转化及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2-17
      合作伙伴
      更多 +
      政府部门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更多 +
      投资公司目录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更多 +
        根据研究所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所发展规划,招贤纳士。为加快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类人才约650人,其中职工250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客座人员等约50人。职工中高级职称者8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
      院士风采
      更多 +
      •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招聘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土壤环境与生物污染研究组(宁波站)招聘科研助理启事04-30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华研究员团队副研究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招聘启事04-2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治理”研究组招聘启事03-19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研究生教育
    • 介绍
      更多 +
        教育处是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的秘书机构。主要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福建省等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04-30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届碧溪论坛04-23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马工程”社会实践项目活动04-15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联培生教育管理研讨会04-15
      • 城市环境所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讲座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届夏季联培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17
      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年城市环境研究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04-19
      • 2025年“城市环境与健康”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04-21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3-24
      • 2025年拟录取推免生学习情况复查和政审通知03-1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简章03-08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2-27
      • 导师介绍
      • 就业信息
      • 招生信息
      • 下载中心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更多 +
      • 走进研究所,职工子女参观暨科普研学之旅

        2023-08-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3

      科普视频
      更多 +
      • 绿野仙踪.IUE植物导览地图展示视频

        2016-12-14

      • 火星照片是灰尘还是UFO

        2012-11-14

      • 科普场馆
      • 科普文章
      • 科普纵览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技术成果
      更多 +
      • PM2.5防护口罩05-24
      • 一种雨水花园监测系统07-03
      • 废弃LCD提取铟成套技术与装备06-19
      • 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材料06-19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05-06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04-08
      • 城市所召开青年理论学习示范小组学习会04-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专题座谈会03-26
      政策法规
      更多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09-09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章09-09
      • 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07-19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中心
  • 中心简介
  • 中心主任
  • 中心副主任
  • 城市水环境过程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组
  • 环境生物技术研究组
  • 大气环境化学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组
  • 环境电化学研究组
  • 环境功能材料与空气污染物控制研究组
  •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治理研究组
  • 水污染过程与控制研究组
  • 当前位置:首页部门单元研究机构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中心城市水环境过程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组
  • 城市水环境过程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组

    研究领域:
    水环境化学、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城市景观水体/湿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管理等。

    研究组成员:
    研究员1名:
    颜昌宙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组长。主要从事流域环境质量演变与生物地球化学、污染物环境效应与生态风险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60余篇。合作编写学术著作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副研究员2名:
    罗专溪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环境微(纳)米颗粒复合污染、城市生态恢复与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保公益性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王灶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污染物原位快速监测、预警、风险评价新技术与设备开发;海洋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评价;环境水质安全与基准等方面研究。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人才基金项目,同时参与了其它知识创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研究实习员:
    徐菲菲
    博士研究生:
    王大鹏;曾丽清;杨帆;甄卓;史秋月;赵媛;
    硕士研究生:
    郭建华;郭兆凤;王丽媛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轻度镉污染旱地土壤钝化-生理阻隔-富集移除技术”(课题编号:2016YFD0800706)
    2.国家863计划课题“污染土壤及场地修复评估及综合集成与管理体系”(课题编号:2013AA06A211)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附生菌群对沉水植物砷吸收与代谢的影响机制”(项目编号:21577138)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有效性的细胞异质性解析与原位损伤机制的研究” (项目编号:21777156)
    5.纳米二氧化钛对五价砷在大型蚤中累积的影响机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交流项目,2017-2018.
    6.蔬菜地镉污染土壤的腐殖酸铁改性生物炭钝化技术研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2019
    7.城市不同下垫面细微颗粒污染的复合介质过滤技术控制研究,福建省科技计划引导性(重点项目),2017-2020.
    8.漳州平和果园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福建省中科院STS计划配套项目,2018-2020
    9.横向项目:厦门市集美区流域污染源解析项目、厦门市集美区黑臭水体监测评判项目.

    近五年代表性论著:
    1.Yan CZ*, Yang F, Wang ZS, et al. Changes in arsenate bioaccumulation,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depuration, and toxicity in Artemia salina nauplii in the presence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7, 4, 1365–1376.
    2.Wang ZH, Luo ZX, Yan CZ*, et al.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arsenate biotransformation and release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using the Taguchi experimental design approach. Water Research 2017, 118:167-176.
    3.Che FF, Du MM, Yan CZ*. Arsenate biotransformation by Microcystis aeruginosa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eve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7, 4, 1365–1376.
    4.Wang ZS, Li R, Wu FC, Feng CL, Ye C, Yan CZ*. Estrogenic compound profiles in an urbanized industry-impacted coastal bay and potential risk assessment by pollution indices and multivariative statistical method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7, 114: 397-407.
    5.Yan CZ*, Che FF, Zeng LQ, Wang ZS, Du MM, Wei QS, Wang ZH, Wang DP, Zhen Z. Spatial and seasonal changes of arsenic species in Lake Taihu in relation to eutrophica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63–564: 496–505.
    6.Li MT, Luo ZX*, Yan YM, Wang ZH, Chi QQ, Yan CZ*, and Xing BS. Arsenate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in Daphnia mag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 (17): 9636-9643.
    7.Wang ZS, Feng CL, Ye C, Wang YS, Yan CZ*, Li R, Yan YJ, Chi QQ. Subcellular partitioning profiles and metallothionein levels in indigenous clams Moerella iridescens from a metal-impacted coastal bay. Aquatic Toxicology 2016, 176:10–23.
    8.Du MM, Zhang H, Li JX, Yan CZ, Zhang X*, and Chang XL. Bioaccumulation, Depuration, and Transfer to Offspring of 13C Labeled Fullerenols by Daphnia mag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 (19) :10421-10427.
    9.Wang ZS, Wang YS, Yan CZ. Simulating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CO2 leakages from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H reduction on cladoceran Moina mongolica Daday and its progeny. Chemosphere 2016, 155: 621-629.
    10.Zhen Z, Liu JW, Rensing C, Yan CZ*, Zhang YY*.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high fidelity DNA polymerases on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yano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 subtropical deep freshwater reservoir. Archives of Microbiology 2016, 199(1):1-10.
    11.Wang DP, Luo ZX, Zhang X, et al.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estrogenic compounds for three source water types in Ningbo City,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5, 74(7):5961-5969.
    12.Wang ZS, Wang YS, Zhao PH, et al. Metal release from contaminated coastal sediments under changing pH conditions: Implications for metal mobilization in acidified ocean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5,101(2):707-715.
    13.Luo ZX, Chen Z, Qiu ZZ, Li YC, Laing GD, Liu AF and Yan CZ*.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 effects o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cultures under ammoxidation. Chemosphere, 2015, 120 : 737–742.
    14.Wang ZH, Luo ZX, Yan CZ*, CheFF and Yan YM. Arsenic uptake and depuration kinetics in Microcystis aeruginos aunder different phosphate regim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4, 276: 393–399.
    15.Yan CZ*, Wang ZH and Luo ZX. Arsenic efflux from Microcystis aeruginosa under different phosphate regimes. PLoS ONE, 2014, 9(12): e116099. doi:10.1371/journal.pone.0116099.
    16.Wei QS, Yan CZ*, Liu JS, et al. Multistep, microvolume resin fractionation combined with 3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or improved DOM characterization and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2013, 185:3233– 3241.
    17.Wang ZS, Yan CZ*, Yan, Y.J., et al. Integrated assessment of biomarker responses in caged shrimps (Litopenaeus vannamei) exposed to complex contaminants from the Maluan Bay of China. Ecotoxicology, 2012, 21(3):869-881.
    18.Xue PY, Yan CZ*, Sun GX, Luo ZX. Arsenic accumulation and speciation in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eratophyllum demersum L.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2, 19: 3969-3976.
    19.Wei QS, Yan CZ*, Luo ZX, et al. Application of a new combined fractionation technique (CFT) to detect fluorophores in size-fractionated hydrophobic acid of DOM as indicators of urban polluti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31: 293-298.
    20.Wang ZS, Yan CZ*, Vulpe CD, et al. Incorporation of in situ exposure and biomarkers response in clams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for assessment of metal pollution in coastal areas from the Maluan Bay of China.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12, 64 (1): 90-98.

    版权所有 © 200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闽ICP备09043739号-1
    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邮编:361021Email:Webmaster@iu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