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公民
      • 法人/其他组织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学术活动
    • 科研动态
    • 最新论文
    • 媒体扫描
  • 学术出版物
    • 学术会议
    • 学术期刊
  • 部门单元
  • 专题报道
  • 网站地图
  • 邮箱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网站地图
  • 邮箱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中国科学院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目前国际唯一的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国立研究机构,位于美丽的南方海滨城市—厦门市。
        研究所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资源与环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现任领导
      更多 +
      • 贺泓
      • 陈少华
      • 方荣良
      • 郑煜铭
      • 林卫东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所长致辞
      更多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走过了近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相结合,努力建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国家生态文明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前沿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支撑。
        “十四五”时期,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国之大者”,锚定新征程中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与任务,强化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职责与担当,对标对表“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目标要求 ...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05-30
      国际会议
      更多 +
      • The James Hutton Institute Stephen Chapman教授到中国科学院宁波城市环境观测研究站做学术报告

        09-11
      合作项目
      更多 +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生态与水文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11-01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更多 +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领导到访城市环境研究所03-31
      •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促进中心徐成主任一行访问城市环境所02-26
      • 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02-26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功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物质资源低碳转化技术与实际应用”培训班12-17
      • 东盟国家生物质高值转化及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12-17
      合作伙伴
      更多 +
      政府部门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更多 +
      投资公司目录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更多 +
        根据研究所的战略发展规划,研究所人员规模将达到760人,其中创新岗位人员200人,项目聘用人员210人,研究生300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紧紧围绕研究所发展规划,招贤纳士。为加快创新能力的建设,迅速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建立了一支初具规模、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各类人才约650人,其中职工250人,在读研究生350人(含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客座人员等约50人。职工中高级职称者8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1人,国家科技进步
      院士风采
      更多 +
      •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才招聘
      更多 +
      • 博士后招聘:新污染物社会代谢与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组招聘启事05-15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区域土壤环境与生物污染研究组(宁波站)招聘科研助理启事04-30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研究生教育
    • 介绍
      更多 +
        教育处是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的主管部门,也是研究所学位委员会的秘书机构。主要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和福建省等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研究所的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所研究生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
      新闻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开展2024-2025学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会议04-30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第十三届碧溪论坛04-23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 “青马工程”社会实践项目活动04-15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联培生教育管理研讨会04-15
      • 城市环境所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压力管理”心理健康讲座04-01
      • 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届夏季联培毕业生工作培训会03-17
      通知公告
      更多 +
      • 2025年“申请-考核”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05-16
      • 2025年城市环境研究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04-19
      • 2025年“城市环境与健康”优秀大学生夏令营通知(第一轮)04-21
      • 2025年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所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介绍03-24
      • 2025年拟录取推免生学习情况复查和政审通知03-13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2025年面向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简章03-08
      • 导师介绍
      • 就业信息
      • 招生信息
      • 下载中心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更多 +
      • 走进研究所,职工子女参观暨科普研学之旅

        2023-08-08

      • 城市环境研究所举办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2023-05-13

      科普视频
      更多 +
      • 绿野仙踪.IUE植物导览地图展示视频

        2016-12-14

      • 火星照片是灰尘还是UFO

        2012-11-14

      • 科普场馆
      • 科普文章
      • 科普纵览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技术成果
      更多 +
      • PM2.5防护口罩05-24
      • 一种雨水花园监测系统07-03
      • 废弃LCD提取铟成套技术与装备06-19
      • 高性能可见近红外光催化材料06-19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更多 +
      • 城市环境所在上海分院第五届“春花杯”职工羽毛球比赛中勇创佳绩05-20
      • “传承红色基因 勇攀科技高峰”——城市环境所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党建学习活动05-15
      • 城市所召开2025年度第二次纪委会议05-15
      • 城市环境所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05-06
      • 城市环境研究所召开2025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04-08
      政策法规
      更多 +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09-09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09-09
      • 中国共产党党章09-09
      • 中科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07-19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研究所概况
    • 所况简介
    • 所长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组织机构
    • 年鉴
    • 形象标示
    • 所训介绍
    • 园区风采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国际交流
    • 国际合作
    • 国际会议
    • 合作项目
    • 中欧沿海城市环境影响评价联合研究计划
  • 院地合作
    • 合作交流
    • 合作伙伴
      • 政府部门
      • 科技(战略)合作企业
    • 成果转移及产业化
      • 投资公司目录
      • 成果简介
  • 科学研究
  • 研究队伍
    • 研究队伍概况
    • 院士风采
    • 杰出青年
    • 优秀青年
    • 研究员
    • 项目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研究组
    • 人才招聘
    • 招生信息
  • 研究生教育
  • 科学普及
    • 科普动态
    • 科普文章
    • 科普场馆
    • 科普纵览
    • 科普视频
    • 科普站点
    • 科普通告
    • 科普链接
    • 相关机构
  • 科研成果
    • 论文
    • 获奖
    • 专利
    • 技术成果
  • 党群园地
    • 工作动态
    • 党群机构
    • 学习园地
    • 政策法规
    • 办事指南
    • 廉政教育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城市环境研究所构建水库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01来源:徐耀阳研究组

    【 大  中  小 】【打印】【关闭】  

      塑料在城市代谢过程中的失调是引起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微塑料污染的主要原因,给“环境-生物-人群”一体化健康(One Health)带来明显的威胁。环境微塑料污染由此成为环境科学、生态学和毒理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每个学科以环境微塑料为主题的科学数据和学术成果均在快速积累,使得该主题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迎来了“淘金”时代。然而,国家之间、学科之间、领域之间甚至领域内部,出版语言的不同和方法学差异等诸多方面形成的数据壁垒,不可避免地制约着各领域人员对环境微塑料形成机制和风险效应的系统性理解,因而在科学认知层面上限制着环境微塑料污染全球治理和跨国合作。 

      数据一体化(One Data)是各学科和各领域迈向数据“淘金”时代的关键技术路径,可有力支撑起环境微塑料关联的一体化健康的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当前,环境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可重点考虑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同一类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的微塑料污染数据一体化;第二层是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系统在同一流域尺度上的微塑料污染数据一体化;第三层是特定系统内“环境-生物-人群”微塑料关联数据一体化。 

      水库是一类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并反作用于人类健康的生态系统,是以水为纽带认知环境微塑料影响下一体化健康的“天然实验室”。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联合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以水库生态系统为案例跨学科合作构建了第一层面的环境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图1)。该路径仍采用研究人员在早前研究工作中提出的“提取-分流-统计”的总体思路,但在每个环节中针对水库微塑料科学数据结构特点进行了相应的更新。这一更新的具体环节和应用分析结果以Global meta-analysis of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in reservoirs with a novel framework为题发表在《Water Research》。 

      水库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包括3个具体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环境微塑料多属性数据的提取,称之为提取环节。提取环节重点考虑了环境微塑料是一类有别于传统污染物的人工合成且具有多种形态和组成的新污染物,相应地对其丰度、大小、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多个属性数据进行提取。第二个环节是环境微塑料样本数据分流,称之为分流环节。分流环节主要是应对不同样本数据中微塑料分析方法的差异及其可能给后续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例如根据环境微塑料采样、提取和鉴别等方法的不同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第三个环节是环境微塑料数据的数理统计,称之为统计环节。统计环节以分流环节产生的有效数据作为驱动并以当前该领域关注的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导向,利用地理检测器、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相似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定量阐释了水库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和风险效应。 

      水库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的应用研究,在分布特征、形成机制和风险效应等3个方面得到了相应的结果。微塑料平均丰度较高的水库均位于温带和亚热带且城镇化率高的地区,并且以聚丙烯和聚乙烯材质的透明色纤维为主,证实水库微塑料丰度分布受城市化的影响。微塑料分布差异受地理位置、季节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影响,但这些影响程度和相互作用的量化受到微塑料观测方法差异的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微塑料污染驱动机制的科学认知存在不确定性。水库中水和沉积物等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微塑料形态特征分布和影响因素各异,但在同一介质中微塑料特征的相似性均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在风险方面,水库微塑料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水平均较高,其聚合物风险应进一步得到重视。 

      第一层面数据一体化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们对水库微塑料形成机制和风险效应的理解。然而,由于筛选得到有效样本数据的水库数量和空间位置与全球水库的数量和分布范围相比极为不相称,从数据科学视角其应用和改进仍需做出极大努力。例如,在南美洲和亚洲等人口密度大或城市化率较高的地区,水库可能是塑料污染的重灾区和微塑料潜在高风险区,但仅有少量水库的微塑料污染状况具有观测数据。在未来可用数据不断涌现的情形下,有必要对水库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中的数据分流和数理统计等环节进行升级优化。除此之外,全球水库因水深、地理位置和人类活动等差异可分成不同的类型。因此,可依据不同水库分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库,以在多维尺度下更全面地揭示水库微塑料的分布格局及其污染机制。对此,水库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的构建和应用亟待从规模数据涌现和多维度-多尺度数据分流等关联技术耦合层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为水库微塑料污染的科学认知和决策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技术支撑。     

      论文链接

    图1 水库微塑料数据一体化路径

    文献资料:

    1. Guo, Z.F., Boeing, W.J., Xu, Y.Y., et al. 2021. Global meta-analysis of microplastic contamination in reservoirs with a novel framework. Water Res. 207, 117828.
    2. Alexander, S.M., Jones, K., Bennett, N.J., et al. 2020. Qualitative data sharing and synthesis for sustainability science. Nat. Sustain. 3, 81-88.
    3. Brahney, J., Hallerud, M., Heim, E., et al. 2020. Plastic rain in protected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 Science 368 (6496), 1257-1260.
    4. Guo, Z.F., Boeing, W.J., Borgomeo, E., Xu Y.Y., et al. 2021. Linking reservoir ecosystems research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ci. Total Environ. 781, 146769.
    5. Guo, Z.F., Boeing, W.J., Xu, Y.Y., et al. 2021. Revisiting seasonal dynamics of total nitrogen in reservoirs with a systematic framework for mining data from existing publications. Water Res. 201, 117380.
    6. Jams, I.B., Windsor, F.M., Poudevigne-Durance, T., et al. 2020. Estimating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plastics ingested by animals. Nat. Commun. 11, 1594.
    7. Lau, W.W.Y., Shiran, Y., Bailey, R.M., et al. 2020. Evaluating scenarios toward zero plastic pollution. Science 369 (6510), 1455-1461.
    8. Lowndes, J.S.S., Best, B.D., Scarborough, C., et al. 2017. Our path to better science in less time using open data science tools. Nat. Ecol. Evol. 1, 0160.
    9. Maavara, T., Chen, Q.W., Van Meter, K., et al. 2020. River dam impacts o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Nat. Rev. Earth Environ. 1, 103-116.
    10. de Souza Machado, A.A., Kloas, W., Zarfl, C., et al. 2018. Microplastics as an merging threat to terrestrial ecosystems. Glob. Chang. Biol. 24 (4), 1405-1416.
    11. Lebreton, L.C.M., van der Zwet, J., Damsteeg, J.W., et al. 2017. River plastic emissions to the world’s oceans. Nat. Commun. 8, 15611.


    附件下载:

    上一篇:PNAS|单细胞拉曼结合靶向宏基因组揭示土壤活性抗生素耐药组
    下一篇: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城市绿地中土壤跳虫群落物种和功能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版权所有 © 2006-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闽ICP备09043739号-1
    地址:中国厦门市集美大道1799号邮编:361021Email:Webmaster@iu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