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25-11-19来源:城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创新团队
城市化正深刻重塑地表生态系统,但其对土壤人畜共患病原体的影响长期被忽视。近期,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创新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机构,系统揭示了城市化显著增加土壤中潜在人畜共患病原体的丰度,并导致其群落趋于同质化。
研究团队在中国13座城市采集森林、农田、城市公园和居民区四类土地利用类型的208份土壤样品,结合短读段与全长16S rRNA测序,系统分析了潜在病原菌的组成、丰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发现,城市公园与居民区土壤中病原体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郊区环境,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具有临床相关性的潜在病原菌在城市土壤中相对丰度更高。同时,不同城市间病原体群落趋于相似,表明城市化正在推动病原体的生态同质化(homogenization)。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土壤pH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病原体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社会经济变量(如GDP、HDI)与病原体多样性存在显著关联。研究指出,城市化不仅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结构,也可能在无形中塑造新的病原生态位,使城市成为潜在人畜共患病原体的重要储库。该研究为理解城市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建设健康、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该成果以“Urban soils amplify and homogenize bacterial zoonotic pathogens across multiple Chinese cities”为题,发表在Springer Nature旗下《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期刊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张怡悦与谢安博士生为共同第一作者,孙新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宁波市科技创新项目及中国科学院国际伙伴计划等资助。

城市化驱动土壤人畜共患病原体的增加和同质化
(文:城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创新团队;图:城市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创新团队)
附件下载: